◎ 本报记者 吴启华 3月13日10时30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记者们提了10个问题。李强总理在回答记者问题中,“高质量发展”“服务”等关键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这些关键词,也将给地质矿业行业发展带来启示。 “高质量发展”提到6次。第一次是说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时。 李强总理说,“任何一个总量指标,分摊到14亿多的人口基数上,人均水平都比较有限。” 这样的状况同样存在于矿产资源方面。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即便是资源储量丰富的矿产,人均水平也比较低。所以,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加强国内矿产的勘查开发和增储上产,做好“开源”的同时,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做好“节流”。比如,开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研究,做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构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等。 李强总理说,“现在,我们的发展更多地只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 比如,科技创新方面,近年来,我们以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为引领,“上天入地”“登峰下海”,为增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下一步,我们既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又要想尽办法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的工作做得更好。 “服务”提到5次。第一次是在讲到民营企业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刻阐述,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深受激励,都很振奋。 本次记者会上,李强总理也就此表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今年,将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中央、地方、企业协调联动新机制。这就需要发挥广大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投身找矿突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破除“卷帘门”“玻璃门”。 此外,讲到政府自身建设,李强总理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同时,他说,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矿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李强总理的回答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做了表率。
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培育一批绿色技术领军企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类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协同创新更加高效。绿色技术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绿色技术创新成果。 实施方案确定了9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包括明确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强化关键绿色技术攻关等。二是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包括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激发科研单位创新活力等。三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包括推进创新主体协作融合、更好发挥相关机构作用等。四是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装备生产企业申报保险补偿项目。鼓励国有企业采购、使用绿色技术首台(套)装备,推动绿色技术首台(套)装备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修订《政府采购法》,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五是完善绿色技术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绿色技术标准、推进绿色技术评价等。六是加大绿色技术财税金融支持,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财税政策保障等。七是加强绿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八是强化绿色技术产权服务保护,包括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九是深化绿色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包括推进绿色技术“引进来”、鼓励绿色技术“走出去”等。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将及时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绿色技术创新良好氛围。
12月30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京召开2022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发布会。本年度的中国矿业十大新闻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与《中国矿业》杂志社共同遴选、筛选,并邀请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相关行业协会、各省矿业联合会(协会)等进行投票选出。 2022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分别是: 1.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2日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建队以来,你们一代代队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展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自成立以来,该队在黄金等矿产资源勘查上勇于创新突破,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810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资源量的五分之一。 10月6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2.国家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大会并为公司成立揭牌。 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公司将坚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 3.紫金逾59亿元拿下“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 10月21日,紫金矿业与安徽金钼地矿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公司通过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摘牌的方式,以59.1亿元收购金沙钼业84%股权,揽获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 沙坪沟钼矿是世界级超大斑岩型钼金属矿床,探矿权内钼资源量233.78万吨,按照设计1000万吨/年采选规模,建成达产后年均产钼约2.72万吨。 4.我国石油年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首次跃上2亿吨油当量 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报告分析,国内能源消费整体因疫情、价格等因素增速放缓,原油、天然气需求出现小幅回落,但国内油气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对外依存度有望下降。报告预计,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左右,是2016年以来首次重回2亿吨以上;预计国内天然气产量2211亿立方米,其油当量首次跃上2亿吨,油气当量合计超过4亿吨。 5.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能源需求 今年以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稳定供应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增供,推动煤炭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1-11月,全国煤炭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晋陕蒙新四省区1-11月煤炭产量达33.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1%,充分发挥了增产增供“主力军”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挖掘在产煤矿扩能增产潜力,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稳定生产,确保煤炭供应平稳。 6. 202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线上召开 9月21日,2022(第24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以“线上”方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可持续的矿业,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主题,就国内外矿产品供需形势、矿业资本市场、矿产品交易市场等举办多场论坛,致力于通过振兴矿业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大会由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线上展览、国家馆、《矿业访谈》栏目、讲习班等活动组成,并开设六大板块线上展览,300多家单位线上参展。南非、塞尔维亚、阿根廷、赞比亚、纳米比亚、秘鲁、坦桑尼亚、乌拉圭、蒙古、苏丹、莫桑比克等国驻华使节线上出席开幕式。 7.自然资源部加大采矿用地支持力度,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安全 自然资源部11月25日发布消息,将从差别化保障采矿用地合理需求、统筹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支持各地采矿用地正常供应,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安全。 采矿用地是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自然资源部表示,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及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采矿项目用地,在按照现行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由自然资源部直接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在统筹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方面,自然资源部要求,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明确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底线管控要求,合理安排采矿项目新增用地的布局、规模和时序,对采矿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作出空间安排,列出采矿项目清单。 8.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 9.各省陆续出台“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今年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印发了2021—2025年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这些规划是各省(区、市)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及认真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任务,对“十四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作出全面部署,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十四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和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规划。 10.紫金矿业快速进军锂资源产业,形成“两湖一矿”产业新格局 “两湖一矿”指:阿根廷3Q盐湖锂矿及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两湖)+湖南湘源锂矿(一矿),其中:阿根廷3Q盐湖锂矿控制碳酸锂当量资源763万吨,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控制碳酸锂当量资源214万吨,湖南湘源锂矿控制碳酸锂当量资源216万吨。紫金矿业“两湖一矿”合计控制碳酸锂当量资源量超1000万吨,约居全球主要锂企业资源量前10位。